科技與光影交融 開創影視新紀元
2025年03月25日 11:10:44 來源:香港法治報社
【本報訊】第29屆香港國際影視展(FILMART)及亞洲影視娛樂論壇(EntertainmentPulse)於3月17日揭幕。本屆影視展吸引來自42個國家及地區逾7,600名業界人士參與,推動跨地區、跨媒體、跨業界的交流合作,鞏固香港作爲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角色。
作爲本屆的焦點,大會首次推出“人工智能影坊”(AI Hub)試點項目,由香港貿易發展局(TDC)、香港電影後期專業人員協會(AMP4)及香港電影制作發行協會(MPDA)聯合主辦,彙聚10家參展商展示創新方案,涵蓋制作、後期制作、發行及宣傳等多個範疇。一連4天的展區活動共吸引超過3,900名業界人士參加,探索全球頂尖AI技術與影視應用可行方案,并展現人工智能如何重塑香港電影產業鏈。
此次AI Hub展區由三大技術主軸貫穿展示,從實驗到實踐,勾勒未來制作藍圖,涵蓋前期制作、拍攝、影像及聲紋制作,形成一條完整的人工智能制作流程線。最特别的是,這些科技既能爲影視行業帶來AI化的轉變,還能提供文化數碼保育的功能,更展示以3D掃描與數字孿生技術永久保存如太白海鮮舫等曆史場景。
開幕日下午,大會啓動儀式結束後,主禮嘉賓香港特别行政區政務司司長陳國基、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羅淑佩、貿發局主席林建嶽博士等一行貴賓,在香港電影後期專業人員協會會長麥振鴻的陪同下,首站參觀AI Hub。麥振鴻現場展示兩大核心技術:一是搭載專業AI對焦功能的機械狗攝影繫統,二是基於AI技術的實時人物面部替換方案,展現了AI在影視制作中的巨大潛力。
這套攝影平臺結合六足行走機械狗,配備AI光學影像穩定技術及ND濾鏡的8K高階數碼電影攝錄機,能自主适應復雜地形并保持鏡頭穩定,實時傳輸拍攝畫面至控制中心。此技術未來可應用於危險場景或狹窄空間拍攝,提供更大的穩定性,并大幅降低人力與設備成本。而“實時換面”技術則以單張照片爲基礎,透過生成式AI實時重塑演員面部表情與年齡特征,令在場嘉賓驚歎不已。麥振鴻随即向嘉賓解釋:“這些創新既能提升制作效率,更爲創作及表演藝術提供另一全新的發揮空間。”
全國人大代表、香港特别行政區立法會議員霍啓剛驚喜現身AI Hub展區,以示支持,在體驗“實時換面”技術後驚歎不已,并在接觸到AI機械狗拍攝繫統時,駐足研究,細心詢問其操作原理及應用環境,體驗到未來與人工智能協作的可行性。他指出:“AI應用伴随復雜的版權與倫理問題,需業界與法律界共同探讨保障機制。”對此,麥振鴻亦回應,是次AI Hub亦特别安排了兩場法律研讨會,有知識產權署助理署長許麗珊在“版權與人工智能”研會中,針對當前的法律框架向大衆講解;而“AI虛拟偶像法律前瞻”場次則探讨數字人肖像權歸屬等新興議題。
至於人工智能影坊的啓動典禮則於3月18日在AI Hub展區内舉行,來賓星光熠熠,除了電影專業界如吳思遠、錢嘉樂及田啓文等出席外,還有來自大學及科技界的代表,見證跨界合作所勾勒的產業藍圖。典禮緻謝詞上,香港貿發局服務業拓展總監張詩慧強調,AI Hub是應對技術轉變的戰略性嘗試,旨在爲業界搭建跨界對話平臺。香港電影制作發行協會理事長黃百鳴則呼籲業界擁抱技術的轉變,強調AI不是取代創意,而是釋放創作者的潛能。
作爲AI Hub的推手,麥振鴻講述AI Hub的三大使命:第一是整合產業鏈,串聯影視界、科技研發機構與學術單位,共同開發适用工具;其次是培育人才,透過實戰工作坊與學界合作,儲備AI時代的影視專才;第三是探索新模式,從AI輔助前期規劃、智能虛拟拍攝到聲紋後制技術,重塑人工智能制作的全流程。他強調:“大家不一定要認同AI的能力,但一定要正視AI已存在!”作爲彙聚AI應用於行業的首個試點,面對資源不足的挑戰,他期望香港政府能關注業界的需求,提供更多資助,以促進業界更快從AI中找到新商機,爲香港整體經濟作出貢獻。
啓動典禮的壓軸環節是播放以AI生成的動漫短片《聲影傳承》,并運用AI聲紋克隆技術,讓香港的配音界泰鬥丁羽叔以“數碼”方式活現於來賓面前。虛拟角色能以廣東話、普通話和英語多語發聲,更再現其標志性抑揚聲線,現場與丁羽真人互動,相當生趣,引發全場熱烈掌聲。
此外,适逢動畫電影《哪咤2》熱潮席卷全球,EntertainmentPulse聯同AI Hub以“整裝待發:迎接人工智能新機遇”爲題舉辦論壇,并特别邀請該片全流程制作方、上海紅鯉文化傳播有限公司,以及熠熠和光,分享利用AI制作特效的經驗。熠熠和光副總經理兼項目總監劉保妤表示:“我們應善用人工智能。”北京市中倫律師事務所合夥人陳際紅亦在論壇上強調,掌握人工智能的應用能力就是保持競争力的關鍵。
爲期四天的AI Hub在展區内同步舉辦19場不同AI專題研讨及結合人工智能的虛拟制作工作坊。在教育專題研讨會中,無論是香港演藝學院電影電視學院、浸會大學電影學院,還是理工大學數碼媒體,都呼籲大學應加快步伐掌握AI應用於教育,同時一緻要求政府增加AI研發資源,避免香港在技術應用賽道落後。
麥振鴻預測:“未來兩年,AI将深度參與劇本創作、動态捕捉甚至演員表演的訓練,但大家不要擔心,因AI的出現,反而讓我們更加意識到,人類在藝術方面的判斷和審美才是不可替代的核心。”
此次AI Hub的試點成功凝聚了業界的力量,爲推動香港影視產業邁向人工智能協作的新紀元奠定了基礎,并正在改寫光影藝術的未來方程式。正如麥振鴻在啓動典禮緻詞時所說:“AI的引入與人類創意的融合,将使我們在影視創作的道路上走得更穩、更快。隻有在這種平衡中,我們才能真正發揮出AI的潛力,爲香港的未來創造更多的可能性。”最後,他總結道:“AI不是答案,而是鏡子,映照出影視的無限可能!”( 編輯 楊火燦)
責編:溫倩